(《中国青年报》2022年9月29日)
作者:李振杰(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经贸产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9月28日至29日,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与埃及国际合作部在开罗联合举办首届世界粮食安全大会,旨在针对气候变化、粮食供应短缺、供应链中断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可行建议。鉴于埃及在粮食安全议题上的特殊性,与其说此次大会是世界各国为应对共同危机组织的一次交流活动,不如说是国际组织以埃及为发展中国家代表,寻求多维解决方案的一次试探性实践。
中低收入国家粮食不安全状况急剧恶化
今年以来,世界粮食安全状况面临极其严峻的挑战。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的报告,截至今年6月,已有82个国家约 3.45 亿人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这一数据与去年底的2.82亿人相比增长了22.3%。其中,45个国家约5000 万人口距离饥荒仅一步之遥。
结构性弱点使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全球性危机及其次生冲击的影响。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地缘冲突持续不断导致全球粮食贸易格局更趋复杂化,国际粮价居高不下,这给恩格尔系数普遍较高的中低收入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世界银行今年8月中旬发布的粮食安全状况更新显示,几乎所有这类国家都出现了高通胀,其中约九成国家的通胀水平都在5%以上。高通胀引发食品价格剧烈上涨,这导致了社会经济发展出现停滞或倒退,进一步导致人道主义灾难发生几率上升。另一方面,今夏以来,全球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农业生产造成冲击。不少发展中国家的自然环境本就十分恶劣,生态承载能力有限,粮食生产及供应链体系在极端气候事件面前几乎不堪一击。雪上加霜的是,全球变暖还导致粮食作物生产的温度适宜区分布发生了改变,但短期内大规模完成农业生产布局重组和产业转移对生产力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天灾”和“人祸”一并出现的情况下,全球范围内多重粮食危机呈现日益蔓延之势,“饥饿热点”的数量正在快速增加。国际社会对粮食安全的担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粮食安全隐患下的埃及面临系统性风险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麦进口国,埃及眼下已深陷全球粮食危机的漩涡。首届世界粮食安全大会选址开罗也凸显了埃及在粮食安全议题上的代表性。
从埃及自身国情来看,埃及的粮食安全问题显现出一定的复杂性、艰巨性、特殊性。首先,埃及的粮食短缺问题极其棘手。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人口高速增长与耕地、水源短缺的现实形成了尖锐矛盾,埃及不得不高度依赖进口以弥补越来越大的粮食缺口。然而,过度依赖进口意味着在变幻莫测的国际市场面前缺乏灵活性和主动权,俄乌冲突的外溢效应在埃及直接演化成对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威胁,且不幸的是,这种威胁在短时间内几乎无法找到有效解决办法。
其次,粮食危机严重制约埃及经济发展。据埃及中央公共动员和统计局的数据,该国2021-2022财年第4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已由上财年同期的7.7%降到3.2%,8月通胀率升至16.7%,达到2018年11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不难理解,粮食危机是推高通胀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高通胀导致埃及的实际利率已呈负值,投资环境恶化造成已有约200亿美元规模的外资流出埃及市场,经济疲软势必会进一步加剧粮食不安全。
再次,粮食危机直接导致贫困加剧。在埃及1.03亿人口中,有30%处于贫困状态,食品支出在这类家庭的日常支出占比高达37%,粮价上涨对他们的影响是灾难性的。尽管埃及政府目前努力控制受补贴食品的价格,但事实是,埃及目前的小麦战略储备仅可支撑到明年1月,倘若到那时还无法找到有效的应对措施,粮价或许会失控,届时埃及近年来的减贫努力也将付之东流。
更值得关注的是,粮食危机或将成为政治危机的导火索。回顾2010年末至2011年初的 “阿拉伯之春”,一个最主要的触发因素就是粮食危机。近几个月以来,全球食品价格指数一直高于“阿拉伯之春”爆发时的水平,加上埃及政府正在聚焦大饼补贴制度改革,因而,如果粮食危机继续加剧,其连锁反应极易演化成新一轮的政治动荡。
解决粮食安全问题需找准症结所在
据埃及媒体披露,首届世界粮食安全大会的三大主题是在新的气候条件下提高粮食获取能力、数字赋能助力农业发展,以及推进金融包容性增长以强化社会保护体系。前两项议题的思路是借助科技手段实现亩产突破,第三项议题则是政府联合国际机构和社会富裕阶层,通过现金援助为最贫困的人群“兜底”。
然而,从埃及和其他中低收入国家的现实情况来看,这种思路存在局限性。其一,中低收入国家科技水平落后,产业链协作能力不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尽管科技兴农是长久之计,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其二,在当前环境下,这类国家的政府债务水平持续上升,若单纯依靠资金手段来援助贫困群体,政府财政最终也会因过大经济负担而难以为继。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民生根本,作为世界粮食危机的重灾区和拱卫粮食安全的前沿阵地,埃及亟需以更加务实的手段应对危机:一是调整经济结构,在保障局势稳定的情况下开展更加大刀阔斧的改革,从而恢复外汇储备,摆脱被动局面;二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环保意识,做好污染治理,保护好现有耕地;三是建立更完善的减贫体系,推行教育脱贫、创业脱贫理念,帮助最贫困的人群获得“自主吃饭”的能力;四是因地制宜,把准要害,出台强有力的措施控制人口增长,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五是同国际社会一起努力,打破粮食和化肥贸易壁垒,推动恢复稳定的粮食进口通道;六是通过外交手段寻求国际组织或海湾阿拉伯“兄弟”国家的资金援助。
对中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粮食安全不仅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更是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全球粮食危机已呈现日益恶化的迹象,埃及和面对类似处境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更大挑战。正在举行的世界粮食安全大会若不能有效引导部分操纵贸易体系的发达国家做出让步,那么举办这类世界大会的意义恐怕也就无从谈起。
原文链接:https://s.cyol.com/articles/2022-09/29/content_Da5V6QFz.html?gid=nDMbAyk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