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溪学者(杰出人才)”、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马晓霖教授就“伊核谈判即将开启,美伊博弈再次升温”事件接受湖北卫视《长江新闻号》节目组采访。
今年十月发生在阿曼湾海域的对峙事件,伊朗表示挫败了美国海军窃取伊朗石油的图谋,美国却一口否认,声称是在监视伊朗实施的扣押行动,马晓霖教授认为美伊对峙事件是双方一场最新的舆论战。这个事件是一场国际政治的罗生门,从道理上来讲,这场分歧应该说可以是双方的一场舆论战, 也是一场心理战。从舆论战来讲,伊朗肯定拿这个事件来做文章,抨击美国海盗行为,认为美国在公海肆意拦截伊朗的运游船,这属于违反国际法。从美国来讲,他们认为对伊朗油船进行“监督”,这是在“履行”联合国相关决议,而伊朗提供的视频是一个造假视频,不是同一时间录制的。而且美国反过来指责伊朗在此之前还劫持过阿曼的船只,而双方历史上都有拦截对方船只的记录。比如美国过去曾经在海湾战争期间,拦截过各种,特别是出入伊拉克,包括前往伊朗的船只。那么对于伊朗来讲也是,去年伊朗曾经拦截过韩国的运油船,当时的理由说是在伊朗的领海航行出现了泄漏事件,但最后伊朗又改口说,因为韩国欠了伊朗的石油出口款。经过韩国的努力,交付了一部分的欠款,也使得被伊朗扣留的游船获得了释放。
确定新一轮伊核问题谈判日期后,伊朗不仅高调公布了挫败美国偷油企图的视频,还举行大规模反美集会,纪念占领美使馆42周年,马晓霖教授认为伊朗谈判前兆是意在迫使美国让步。新一轮的谈判确定了日期,伊朗就开始了大规模的造势,就是想对美国示强,就是表示美国在新一轮谈判中,伊朗绝不会做出半点让步。伊朗的目的就是重返2015年跟奥巴马政府签署的协议,拒绝接受后来特朗普追加的很多的附加条款,这些条款包括比如说伊朗不能再发展弹道导弹,伊朗要停止输出伊斯兰革命,伊朗不能威胁以色列,伊朗不能威胁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其他盟国,伊朗不能再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等等地区的力量,所有的条款都跟2015年签署的伊核协议没有半点关系。反过来讲,它实际上是要葬送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所有的在中东进行扩张的战略成果。这对伊朗来讲是绝对不可能接受的,如果伊朗接受了,这对他政权的稳定,对国家的稳定都会造成巨大的冲击。所以在新一轮的谈判即将恢复之前,伊朗就要组织大规模的舆论战,制造一种高压态势,要迫使美国原原本本地做出让步,回到原来的伊核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