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 2022年12月9日)
作者:杨府鑫
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马晓霖
浙江外国语学院教授、环地中海研究院院长
自2020年9月以来,在美国所谓的《亚伯拉罕协议》撮合下,阿联酋、巴林、苏丹、摩洛哥四个阿拉伯国家相继宣布同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遭巴勒斯坦方面强烈反对。今年12月4至6日,在《亚伯拉罕协议》签署两周年之际,以色列总统艾萨克·赫尔佐格正式访问了巴林和阿联酋。
12月4日,赫尔佐格对巴林进行为期一天的国事访问。这是2020年10月以巴建交以来以色列元首首次访问巴林,此访对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关系正常化历程具有重要意义。当天,在参加巴林经济发展委员会举行的经济论坛时,赫尔佐格强调:“《亚伯拉罕协议》释放了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间潜藏的合作能量,应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推进双边经济关系,希望两国在各领域建立起更多联系,向整个地区展示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
随后,赫尔佐格访问了另一个海湾国家阿联酋,与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举行了今年内的第二次会面。据报道,两人会晤氛围友好并称兄道弟,扎耶德形容两国已建立非常牢固的“友谊之桥”。赫尔佐格则表示以阿关系经过两年高速发展已成功“起飞”并到达“巡航高度”。
事实上,以色列与阿联酋的合作不仅达到“巡航高度”而且拓展到外太空。赫尔佐格当天参加了阿布扎比太空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称,阿以太空合作有着极强互补性,潜力巨大。阿联酋2020年发射首个火星探测器,成为第一个进行火星探索的阿拉伯国家,月球探索活动也将在今年末开展,以色列成熟的空间探索技术已助力阿联酋太空计划快速进步。因此,赫尔佐格出席此次太空论坛预示着太空合作将成为促进以阿两国合作继续深入发展的新切入点。
赫尔佐格选择此时访问两个海湾国家有其多重考量。首先,眼下以色列国内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以强硬著称的内塔尼亚胡有望再任总理,给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乃至以色列与阿拉伯关系投下了新的阴影。赫尔佐格授权内塔尼亚胡再次组阁后便出访海湾国家具有浓重的安抚意味,特别是他反复强调《亚伯拉罕协议》已是以色列举国共识,意在表明以色列与巴林和阿联酋等海湾国家的合作不会受到国内政治变动影响。
今年11月1日,以色列举行了四年内第五次议会选举,深陷腐败丑闻的前总理内塔尼亚胡率领右翼阵营强势归来。其中以“宗教犹太复国主义党”为代表的极右翼政治力量在此次选举中崛起表明以色列国内对巴以问题持强硬立场的选民数量不断增多。这些选民认为,对巴勒斯坦人的经济安抚政策远没有强硬军事干预和继续推进定居点建设那么奏效。因而,持续紧张的巴以局势和以国内极右翼势力崛起所带来的潜在政治立场渗透,可能冲击以阿基于《亚伯拉罕协议》框架下正在推进的合作。赫尔佐格此时访问海湾国家意在展现善意姿态,巩固《亚伯拉罕协议》成果并进一步拓展合作。
当然,赫尔佐格选择此时出访还与阿联酋、巴林和摩洛哥等国民意趋势变化不无关联。美国华盛顿研究所民意调查显示,2020年11月,45%的巴林人对《亚伯拉罕协议》持非常或一定程度积极看法,但今年3月,这一支持率已降至20%;在阿联酋,截至今年8月,对《亚伯拉罕协议》持负面看法的民众在受调查者中已占近七成。民意调查机构“阿拉伯晴雨表”统计也显示,摩洛哥只有31%的民众赞成和以色列媾和。
此外,萧条的全球经济大环境和国内不断升高的通胀率也促使以色列寻求更多投资机会与资金。本次赫尔佐格率领的经济代表团中有制造商协会主席、出口研究所首席执行官、商会联合会副主席、创新局主任等重量级人物,推动以色列与海湾经贸和投资合作的意图一目了然。
海湾国家雄厚的资金实力以及卡塔尔世界杯引发的经济增长与投资外溢效应都是以色列希望利用的机遇。以色列与阿联酋的贸易额今年前7个月达到14亿美元,以色列驻阿大使阿米尔·哈耶克今年9月曾表示,全年贸易总额有望达到22亿美元。目前,阿联酋从以色列进口的近一半货值是钻石产品,两国在高科技产品和大宗商品贸易的增长潜力巨大。
尽管赫尔佐格出访的愿望是美好的,巴林和阿联酋的精英阶层也愿意发展对以关系,但民间的态度却相对冷淡,这映照出埃及、约旦与以色列关系正常化后出现的长期“冷和平”状态,即国家和政府维持外交与安全关系,民众却冷淡看待。客观地说,《亚伯拉罕协议》固然好,但要让它成为大多数阿拉伯民众认可的“和平婚约”,恐怕还得先解决好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间的历史旧账。眼下巴勒斯坦问题虽被边缘化,但仍是阿拉伯和以色列推进和平进程中无法绕开的心结。
原文链接:
https://s.cyol.com/articles/2022-12/09/content_o6PxMzFX.html?gid=nDMbAyk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