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美国总统拜登和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终于原则上同意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的就乌克兰问题举行峰会建议后,一时间大宗商品市场松了一口气。WTI原油价格由涨转跌,一度下跌近1%,美国原油价格最新报91.58美元/桶,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报价每桶93.45美元/桶,国际油价暂时结束了三连涨。
2月16日,即期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触及每桶100.80美元,为2014年以来首次破百。受此影响,当日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一度突破每桶96美元,1个月到期期货价格与6个月到期期货价格之差也触及每桶8.74美元。虽然今天有利好消息,但是目前看市场情绪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国际油价的基本趋势也没有变化。 从直接的市场信息而言,近月合约与远月合约之间的高价差表明原油市场正处于史上罕见的强劲时期,现货溢价已经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导致现货溢价的根本原因是原油供给紧张,而在供需缺口短期内修复无望的前提下,其他非市场的风险因素就更为直接。目前而言,俄乌局势、伊核谈判两大因素已成为2022年原油市场最大的“黑天鹅”和“灰犀牛”。
乌克兰危机助推油价飙升
俄乌局势是近期引领原油市场看涨情绪的关键。首先,俄罗斯是世界第三大原油生产国,日产量可达1100万桶,占世界总产量的10%。局势紧张,俄原油生产势必会受到影响,彼时欧佩克+将没有任何成员国有能力立即提供足够的备用产能,全球原油供需缺口自然会进一步被拉大,甚至会对世界能源安全造成巨大不利影响。
其次,俄罗斯作为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原油出口规模可达500万桶/日,其中60%出口到欧洲,30%出口到中国。一旦发生战争可能直接导致俄罗斯经由乌克兰出口至欧洲的油气管道瘫痪,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投入运营的希望也会愈加渺茫,进而造成欧洲能源供给短缺,透过替代效果推升油价。
同时,俄原油出口定会基于安全考量、军需优先等因素而大规模减少甚至短暂停滞,供给短缺的后果必然会由油价高企来承担。
再次,倘若战事果真爆发,俄罗斯可能受限,部分欧洲和亚洲的原油买家将不得不寻找其他的供应来源。即使沙特等竞争对手对此喜闻乐见,趁机抢占原属于俄罗斯的市场份额,但过大的供需缺口已是难以融化的三尺之冰,不同于先前利比亚、哈萨克斯坦冲突造成的后果,失去俄罗斯产能将可能导致全球原油供需格局彻底失衡。
上述市场对俄乌冲突的担忧体现在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的走势上。
经济复苏使油价水涨船高
实际上,早前油价就已节节攀升,使其距离最终冲破90、100美元大关只有咫尺之遥。其中的主因是全球原油供应增长缓慢,原油产量难以跟上需求快速复苏的步伐。自年初以来,即便油价一路高歌猛进,主要产油国也依旧“从容不迫”:一些具有快速增产能力的国家,例如沙特,纵然面对主要石油消费国的请求和拜登总统的亲自施压,也仍表示不会让产量超过欧佩克+去年达成的一项协议所规定的水平;与此同时,另外一些产油国,如尼日利亚、安哥拉、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却因为上游生产投资不足、油田设施老化、极端天气影响、供应链受损等因素根本无法实现快速增产。即便欧佩克+在2月2日决议自3月起调升产量配额,增加40万桶的日产量,但现在看来,市场似乎已经对此放弃了希望。
雪上加霜的是,本被寄予厚望的美国页岩油也并没有引发期待中的石油勘探热潮,美国原油产能跃升从而抑制油价的美好愿望仍停留在理论层面。据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美油日产量仅为1160万桶,远低于疫情前约1300万桶/日的最高纪录。页岩油厂商从目前的发展方式中尝到了甜头,所以更倾向保持平稳开采,据彭博社报道,美国顶级页岩油厂商先锋表示即便油价涨到200美金也不会增产。多家页岩油巨头宣布“躺平”,承诺将控制资本支出,不会再在成本高昂的项目上烧钱。反观需求端,随着世界经济从疫情中强劲复苏,多国陆续解除封锁措施,石油需求呈现报复性反弹,欧佩克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加415万桶/日。
“缺货潮”遇到“需求旺”,导致全球原油库存处于令人难以置信的历史低位。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供给缺口难以愈合的双重压力下,多家机构预测油价年内将突破100美元/桶,摩根大通甚至认为油价未来会飙涨至150美元/桶。
伊核协议可能反推油价回落
但若关注油市就会发现,虽然单日油价在近期迎来“高光时刻”,但油价本周周线料下跌,并成为9周以来的首次周线下跌,美油本周最低触及87.46美元/桶,周线跌幅约3.6%。油价涨跌互现,说明原油市场中虽有诸多利好因素,但潜在利空也正在酝酿之中。 2月14日,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表示,伊朗在谈判桌上提出了“积极倡议”,如果美、英、法、德认真履行伊核问题全面协议规定的义务,那么维也纳谈判可能在短时间内达成协议。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亦表示同伊朗的间接谈判已经到了“最终阶段”。
伊核协议谈判出现实质性进展,意味着伊朗原油产能回归指日可待,根据普氏能源的推算,一份临时协议便代表着70万桶/日的潜在增量。伊朗方面对其产能回归更是拥有强烈的自信,声称制裁一旦解除,可以立马将产能提升至2018年制裁前的水平,即从当前的250万桶/日提升至380万桶/日,增产空间高达130万桶/日。
考虑到解除石油出口制裁属于伊核协议的后期阶段,伊朗产能的有效回归可能并未如其预期的那样及时,但其巨大的浮仓储备仍然具有短期内冲击油价的能力。据高盛的统计,伊朗目前的浮仓储备已累积至近1亿桶水平,其中5000万桶库存可在6个月的时间内释放,为市场额外提供约30万桶/日的增量。倘若伊朗释放浮仓储备的实际速度快于预期,那么市场将会更快地得到补充,这为未来原油市场出现供应过剩提供了充足的想象空间。
此外,2月16日, IEA再次敦促原油产量低于配额水平的欧佩克+成员国增加产量,以平衡石油市场。未来沙特等国若改变策略、同意增产,将有可能降低油市的波动性。渣打银行分析师则认为原油价格已经高到“足以抑制需求增长的程度”,这一观点从市场对突发性事件高度敏感的现状中可见一斑,油价虽处高位,但已经显现疲态。
近期地缘局势成为扰动原油市场的主要因素,地缘政治事件的不确定性决定了油价波动加剧、短期风险激增的必然性。
与此同时,伊核协议若能达成共识,油价将有望重挫下行,从全球多数国家通胀压力高企的角度来看这将是一件好事,但显然美国不到最后关头不会轻易将这张压箱底牌打出,但它只要释放些许诚意,国际油市就会“浮想联翩”,从而对油价形成预期管理效应。
原文链接: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20221/herald/a351f4542f5d158a0b63bcb9c5fcbb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