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中国石油报》2025年6月24日第六版发表浙江外国语学院环地中海研究院经贸产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振杰的文章:《中东石油企业加速构建立体化国际合作格局》,以下是原文。
6月18日,卡塔尔能源公司网站发布消息,该公司在阿尔及利亚获得勘探许可证,标志着其首次进入阿尔及利亚的上游能源行业。5月25日,沙特阿美宣布,与美国企业签订34份谅解备忘录和合作协议,内容涵盖液化天然气(LNG)、燃料、化学品、减排技术、人工智能(AI)和其他数字解决方案、制造、资产管理、短期现金投资以及材料、设备和服务的采购。4月8日,在延布炼厂合资公司成立十周年之际,中国石化与沙特阿美在沙特达曼签署《延布炼厂扩建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基于现有设施布局,新增建设180万吨/年乙烯、150万吨/年芳烃装置及配套下游聚烯烃装置,项目投产后预计延布炼厂的高端石化产品供给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同时其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也将大幅增强。
在全球能源格局深刻演变的背景下,中东石油企业正在加速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具体而言,其转型路径主要呈现三大特征:一是以产业链整合为突破口,推动业务布局从以油气勘探开采为主的上游领域向炼化一体化、精细化工等中下游领域拓展,进而形成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二是以技术自主创新为支撑,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的力度,重塑其在全球能源技术体系中的话语权;三是以业态扩张为着力点,积极布局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推动企业加速向多业态的世界级综合性工业集团转型。
这种转型逻辑同样正在重塑中东石油企业的对外合作格局。
完善产业布局 强化市场竞争力
中东石油企业通过纵向延伸产业链与横向实施战略并购的“双轮驱动”模式,加速完善产业布局以强化市场竞争力。例如,沙特阿美于2020年斥资700亿美元从沙特主权财富基金手中收购了全球第三大石化企业——沙特基础工业公司(SABIC)70%的股权,这笔交易不仅大幅扩充了沙特阿美的炼化产能,还助力其构建起覆盖全球的立体化下游产业网络。凭借这一坚实基础,沙特阿美近年来持续加大对下游产业的投入力度,一方面在本土全力推进建设全球最大的一体化石化生产基地,另一方面针对东南亚、东亚等重要石化产品消费市场启动了多个大型炼化综合体的投资项目。
阿联酋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ADNOC)近年来也显著加快了海外并购的步伐,其公开披露的股份收购对象包括德国特种塑料与化学品公司科思创、奥地利能源化工领军企业OMV、荷兰化肥行业龙头OCI等知名化工企业,希望通过此举快速切入高端化工领域。此外,卡塔尔能源公司于2023年与雪佛龙菲利普斯化工有限公司达成最终投资决定,双方将联合投资60亿美元,在卡塔尔拉斯拉凡工业城建设世界级烯烃与聚乙烯一体化石化综合体。
跨领域技术合作 优化产业生态体系
在推动产业链整合的过程中,中东石油企业以技术创新为重要驱动力,通过开展跨领域技术合作持续优化产业生态体系。
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领域表现尤为突出,其联合多家国际技术企业开展协同攻关,在推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迭代中取得关键突破,成功打造了全球最大的CCUS项目——哈布尚(Habshan)项目。该项目将捕集的二氧化碳注入油井用于驱油增采,实现二氧化碳永久封存的同时,显著提升石油采收率,进而实现减排与增产的双重效益目标。在能源数字化转型领域,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已然跻身世界前列,其于2024年底重磅发布ENERGYai——一款由ADNOC联合AIQ、G42、微软等企业共同研发的全球首个能源转型定制代理型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集成先进机器学习与数据分析技术,能够精准预判能源市场趋势、优化生产运营流程,为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量化决策依据。与此同时,沙特阿美也在技术创新赛道持续发力。该公司在全球多地布局研发中心,聚焦新能源、智能开采、化工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并与全球顶尖科研机构、高校及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加速石油技术的突破与成果转化,为自身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配套产业延伸 培育多元业务增长极
中东石油企业加快向新能源、高端制造及相关配套产业延伸,积极培育多元化的业务增长极,以构建更具韧性与竞争力的产业发展格局。例如,沙特阿美依托其全资子公司沙特阿美技术公司(SATC),于今年4月与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军企业比亚迪达成战略合作,双方计划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效能提升、低碳合成燃料研发、智能电驱传动技术优化等领域开展联合攻关。此外,沙特阿美还于2024年末联合雷诺集团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共同投资了全球动力总成技术领军企业HORSE Powertrain Limited,重点布局混合动力系统和高效内燃机等前沿领域。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积极进行业务转型,系统性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天然气产能优化及低碳化学品生产等新业务。卡塔尔能源则围绕其北方气田扩能项目,启动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百船计划”。自2020年起,该公司先后与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及韩国三大船企签署LNG运输船建造备忘录协议,预留了总计151艘大型LNG运输船的交付船台。随着项目逐步落地,卡塔尔能源将构建起覆盖天然气生产、运输到全球配送的完整产业链体系,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全球LNG市场核心供应商的主导地位。
中东石油企业凭借独特的国际合作范式,彰显出强大的资源整合实力,但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其仍面临着诸多结构性挑战。这些挑战根源在于全球能源体系变革带来的深层矛盾,如在国际技术合作中,知识产权壁垒不断挤压本土创新空间。中东主权财富基金主导的跨境并购活动,频频因地缘政治因素遭遇审查限制。此外,中东国家传统能源利益集团与新能源转型需求之间的制度性冲突也亟待化解。
然而,这些结构性挑战看似阻拦了中东石油企业的转型之路,但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变革的机遇。历史经验表明,资源型经济体实现战略突破,往往伴随着全球生产要素的重新调配。当前中东石油企业的战略转型,本质上是对能源转型的提前谋划。这一转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构建更具抗风险能力的国际合作体系,将其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可持续的创新驱动力。
原文链接:http://epaper.zgsyb.com.cn/zgsyb/2025-06/24/con-37874.html?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