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结束首次中东之行踏上归途。若非以色列与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长达11天的血战,执政整4个月的拜登政府根本无心在意伊核协议之外的中东外交议程。布林肯此行遍访以色列、巴勒斯坦、埃及和约旦,旨在止战灭火、政策纠偏和稳定大盘,但不会提升中东地位,更难了中东麻烦。
布林肯25日起首先会见以色列总理和巴勒斯坦领导人阿巴斯,以证明美国在意中东这块外交政策基石,愿意继续承担大国义务乃至寻求中东问题的解决之道,因为这是美国体现世界领导者角色、维护全球治理多边框架的必要选项。布林肯宣称此行旨在巩固埃及斡旋达成的停火成果,重申美国对以色列的安全义务和责任,支持以色列自卫,并继续孤立哈马斯、避免其从国际援助中获利,凸显对和平进程相关参与方的道义支持。
尽管拜登政府在新一轮巴以大规模冲突中明确力挺以色列,干扰安理会停火努力,并及时补充以色列武库损耗,但是,这场造成200多人死亡,上千人受伤的血战,打乱白宫半年来的外交节奏和部署,使其重新聚焦中东并加速澄清和调整政策。布林肯的中东首秀也的确展示了对特朗普中东政策的纠偏和匡正,尽管并没有改变护以挺以的核心基调。
首先,布林肯重建了被特朗普破坏殆尽的美巴关系。布林肯面对内塔尼亚胡重申拜登的基本立场,即“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同样应享有安全可靠的生活,享有平等的自由、机会和民主程度,并被有尊严地对待”。这是近年来美国官方最能体现其对以巴双方试图“一碗水端平”的措辞,甚至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某种“亲巴”立场。
其次,布林肯强调重视巴方人道危机,强调“首先要解决加沙危机的人道主义局势并开始重建”,承诺美国将致力于为这一努力争取国际支持并作出自己的“重大贡献”。媒体注意到,布林肯到达当天,以色列允许用于私营部门的燃料、药品和食品进入加沙,结束近两周的封锁和禁运。布林肯在会见阿巴斯时宣布,美国将向巴方提供超过3.6亿美元的援助,包括用于加沙地带的550万美元紧急援助。在美国带动下,卡塔尔也决定出资5亿美元用于加沙重建。此前,埃及也公布了类似额度的援助。
其三,布林肯重申对“两国方案”的支持立场,强调这是解决巴以冲突“唯一途径”。这一表态对持消极态度的以色列右翼形成巨大压力,也重拾被特朗普政府几乎废止的传统路线图。此外,布林肯还带给巴方另一枚宽心丸,宣布将重开美国驻耶路撒冷总领馆用于加强与巴方的联系,还强调支持维持耶路撒冷老城宗教圣地现状,反对将东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人强行逐出。
尽管拜登政府无力也无心改变前任已将美国使馆迁入耶路撒冷的历史性政策调整,但是,把已合并到使馆的耶路撒冷总领馆重新分离,依然有强烈的政策纠偏意义,哪怕角度和力度有限。维护圣城现状并反对强行驱逐巴勒斯坦人的表态,堪称明确反对以色列刻意将东耶路撒冷犹太化,体现了民主党的价值观外交,也算是对被特朗普政府彻底扭曲的和平进程监护者、调停者形象的修复和粉饰。
3月下旬,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格林菲尔德就曾宣布,将致力于达成共同商定的“两国方案”,确保以色列作为民主的犹太国家能与民主的巴勒斯坦国和平共存,并将恢复中断近4年的美巴关系,向巴难民提供1500万美元援助,已展示了对特朗普对以色列一边倒政策的叫停和回摆。然而,拜登政府总体外交优先方向并非中东,而是跨大西洋关系重建和西方联盟康复,以及从阿富汗撤军,因此,无论拜登亲自操盘的电话外交,G7峰会、四国峰会和气候峰会,还是布林肯两访欧洲,都反衬中东地位的下降。拜登政府在中东唯一关注的是尽快恢复伊核协议,避免伊核进程刺激以色列而点燃地区战争之火,将美国拖进新的泥潭。
巴以大规模冲突不期而至,白宫又放任以色列饱和打击和充分报复,甚至再三阻挠安理会停火努力,使拜登政府的人权外交苍白无力和言行不一。为了集中优势资源用于战略主攻方向,也为了避免中东和平进程脱离美国掌控,拜登被迫紧急派布林肯首访中东巩固停火成果,安抚地区伙伴,调整地区政策,并凸显美国的牧羊人角色。
尽管如此,基于内有疫情、经济、团结和选举四大难题困扰,外有重建联盟、重确霸权、重修多边框架和重点与中俄进行摩擦性竞争,也基于巴以冲突的复杂性和双方内部力量的分裂不合,拜登政府任内既没有强烈愿望,也没有实际能力推动巴以和平车轮前行。尤其是,美以继续排斥和孤立民意基础已扩大到约旦河西岸的哈马斯,必然迫使其愈加依赖伊朗,导致巴以停火难有切实和长远保障。
原文链接:
http://epaper.ynet.com/html/2021-05/29/content_376111.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