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型货轮“长赐”号(EverGiven) 在埃及苏伊士运河航道抛锚已超58小时,卫星图显示,这艘“横跨亚非”搁浅的货轮船身仍未摆正。昨日,苏伊士运河管理局重新开放旧运河通道,试图缓解运河两端货轮阻塞情况。但今日管理局主席乌萨马宣布,“长赐”号上浮前,将暂停运河通行。
由于货船头部插入运河东岸,事故处理现场除拖船,还有挖掘船清除船头周围的沙子和泥浆,但有专业人士根据卫星图片及货轮建造数据判断,该货轮船头底部或已插入河岸沙堆十米以上,泥沙清理量巨大。荷兰海事服务公司Smit Salvage已向埃及派遣10人小组,进行协助作业。GAC公司称风况和巨大的船体“阻碍了救援作业”,故今日涨潮未能帮助货轮位置有较大改变。
处理速度或将加快
苏伊士运河是全球重要的航运通道,将燃料及各种消费品运往各国,是全球贸易货运的关键通道之一。苏伊士运河也是全球石油贸易的三个运输要道,是海湾地区石油和天然气运往欧洲及北美的战略路线,但目前预计载有1000万桶石油的原油油轮在运河两端被迫等待通行。加之目前全球供应链仍在恢复中,此次货轮搁浅引发全球关注,丹麦公司Sea-Intelligence尼尔斯·马德森(Niels Madsen)向路透社表示,“如果苏伊士运河仍被阻塞三到五天,那么将开始对全球产生严重影响。虽然目前仍未有确切的现场处理数据,船底受损情况不明,但有业内人士预计此次事故将在一周左右处理完毕。首先,苏伊士运河管理局(SCA)仍然是埃及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埃及官方曾预计,到2023年,苏伊士运河船舶运输收入将增长到每年132亿美元,是埃及外汇重要支柱,事故处理不容延缓。过去几年,随着尼加拉瓜推进运河项目及巴拿马运河扩建等海运领域新竞争,全球航运渠道间竞争加剧,面对竞争,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实施了船舶通行优惠及折扣政策,以稳固航运地位。虽然2020年由于新冠疫情和油价下跌影响,一些航运船舶仍选择重回好望角航线,以避开苏伊士运河的高昂通行费,但由于极佳的时间成本优势,其在东西方航运领域仍具有优势。据苏伊士运河管理局数据,在去年全球货流量下降环境中,2020年仍有近19,000艘船通过运河,平均每天51.5艘,且每天仍有约30%的全球集装箱船流量通过运河。同时,目前是埃及进行国家转型,积极展现其治理和管理能力的时期。在全球聚焦此次事件的时期,埃及政府应会重视此次事故的处理速度和方式,抓住时机,以展现其对世界贸易要道的保障能力和维护信心,展示其对稳定全球供应链市场价格的作用。因此,此次事故虽已引发海运市场价格波动上涨,绕行好望角也是船舶公司的另一选择,但相关方面依处于观望状态,通行积压船只未改航道,仍在运河两端等待通行。若此次事故在一周内解决,国际航运价格亦会恢复平稳。同时,23日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或为此前大幅下跌等综合因素推动的反弹,航运受阻导致欧洲疫情引发的能源需求得不到及时供应,或为推动油价连锁反应的原因之一,但此次搁浅事件对油价的确切影响仍有待观望。相对于对大宗商品影响,在当前疫情时期,更多人士关注此次事件对疫苗、食品等急需物资运输的影响。若长时间堵塞,必然导致各港口延期装船、发货,影响相关货物保质期。因此,未来三天事故处理进展,或是此次事件对全球供应链影响的关键时期。
苏伊士航运安全历来为全球关注
据安联公司资料,船舶搁浅是造成运河运输事故的最常见原因,近十年来发生了25起此类事故。苏伊士运河上次类似事件发生在2017年,当时一艘日本集装箱船因机械问题搁浅后堵住了运河。由于重要的航运和贸易地位,苏伊士运河通行保障问题,自其通航起就是全球关注的问题。1888年,为保障苏伊士运河自由通航权,德国联合法、意、西、荷、俄、土和奥匈帝国在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缔结《君士坦丁堡公约》,规定必须保证苏伊士运河的安全和自由通航;1956年10月29日,以色列联合英国、法国向西奈半岛发起攻击,美国于11月1日向联大紧急会议提交了关于立即停火撤军,恢复运河区自由通行的提案;1967年埃及与以色列战争期间,苏伊士运河曾关闭8年,终于1975年重新恢复通航,因此2011年埃及“1•25革命”爆发后,世界市场曾一度担心苏伊士运河的通行安全会再受影响,但埃及坚定表示,会始终保障和维护苏伊士运河这一世界航运要道的安全和顺畅。2014年8月25日,埃及政府开始新苏伊士运河工程,对原有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加深主要水道,重新凿出一条与原水道平行的35公里新航道。新航道于2015年8月投入使用,2016年12月全部建成。新航道的开通,使得两艘船可在大部分河段相向航行,且将等待航行时间从11小时缩至3小时,运河每天通行船只数量也升至97艘。这一改善既是对运河本身基建和通航能力的提升,也是其对航运发展趋势的积极回应。此次搁浅事件的确对苏伊士运河航运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出考验,国际航运市场对苏伊士运河的选择判断也有一定影响,但由于近年港口、航道基建能力提升相较于船舶发展速度较为滞后,且竞争同行短期无法明显提升优势,此次偶发事件不会影响船舶公司对苏伊士运河航线的选择,但从长期发展来看,此次事件的处理时效及可能对供应链产生的影响,或推动海运领域的新竞争。